【信息时间:2022-05-14 阅读次数: 】
“ 我看见 , 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 , 我知道 , 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 带我飞 , 飞过绝望 ,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 ”
氡是惰性气体,也是放射性元素。在多次大地震前,都观测到这样一种现象,由于地应力的变化,岩石会释放出一定量的氡气,导致地下水中氡气含量发生变化。据此,可以在深井内水氡发生异常时对未来的发震地点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成为日常震情监测预报的重要依据。
5月12日,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也是本轮上海疫情来袭以来,闵行区应急指挥中心塘湾地震监测站工作人员王亚利一个人在站内坚守的第48天。疫情发生之初,她就主动请缨吃住到监测站里,承担起24小时无休替的值班值守工作,全力保障地震监测工作不间断、稳定运行。
01一口井 —— 担当
吴泾镇三星街208号的塘湾地震监测站,在这座城市中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地方,就好像从未被人记起过。独门小院,一口深水井一年365天承担着24小时地下流体水氡变化的数据检测。
从3月25日监测站开始封闭管理至今,原本监测站里五个人的工作全部由王亚利一个人承担,一口深水井、几台仪器、一堆数据成为她每天的全部,日复一日地采水、化验、读数、绘图、汇总、上报。她还把临时床铺搭在了离深水井最近的地方,大有“井在我在,我在井在”的意思。
02一部钟 —— 准时
站内流体观测数据实验室墙上有一部挂钟,滴滴答答、分秒不停地陪着王亚利在站内独守的日子。每天上午9时看钟时取样、试验、读数,然后绘图、汇总、分析、计算出当天第一批水样中的氡气含量,上传数据完毕已临近中午。
王亚利每天要像平时一样定时准点将观测所得的数据发送到上级地震部门,数据的同期性非常重要,虽然站里已经有先进的水氡监测仪,但是每天校准这部钟的时间还是王亚利必做的事情。此外,对所有设备的清洗维护、性能自检,王亚利也从不落下,这就是监测工作背后,为了保证数据精确度,王亚利对仪器管理的日常。
旧钟上时针分针无声地走动,伴随着王亚利一天天的行云流水操作。
03一个人 —— 坚守
地震监测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岗位,需要耐得住寂寞。这波疫情开始后,这48天里就只剩王亚利一个人持续不间断地坚持在岗观察着地区内水氡的细微变化,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重复记录着地下每一个可能发生异动的数据,用自己的初心默默守着小站。
监测站的小院子,角角落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其实除了采样监测工作以外,王亚利还有很多事做,站里的电灯坏了她要自己换、站里的放射源库房每日监控要她做记录、站里的防疫消杀工作也是要她自己做……,硬生生地把这个女孩子“逼”成了女汉子,但是王亚利没有过抱怨,她只说:“站里离不开人,我也要多给自己找点事做做”。
人类在大自然前是渺小的,我们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降低灾难所带来的伤害,各项监测数据上传越及时越准确,就可能挽回越多的损失。地震监测站就是自然灾害预防的“隐形的翅膀”,它于寂静之处监测地球的心跳,各项数据的平稳,也是一种岁月的平安。
疫情来袭 , 监测站不停摆 , 我们向生而行 !(文章来源:闵行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