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上海市地震局携手江苏省地震局、浙江省地震局、安徽省地震局、福建省地震局和江西省地震局,启动“
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
华东行”特别活动。用知识竞答、讲座直播、科普巡展、定向赛等特色活动不断扩大“
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的影响力。
而在前不久结束的23届上海市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颁奖典礼暨“
震才实学”上海市青少年防震减灾教育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中,华东五省一市地震局又遴选辖区内的13家科普教育基地,共同发布了
《2024年华东防震减灾科普地图》,为华东地区的青少年带去更为丰富和有趣的科普教育资源。
这13家科普教育基地包括:
上海市:
1.上海地震科普馆
2.上海市公共安全教育实训基地
江苏省:
3.南京地震科学馆
4.溧阳地震科普馆
浙江省:
5.浙江省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普馆
6.宁波雅戈尔动物园SOS地震科普体验馆
安徽省:
7.五河县地震科普馆
8.滁州市防震减灾科普馆
9.芜湖市防震减灾科普馆
福建省:
10.厦门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11.晋江市防震减灾科普馆
江西省:
12.南昌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警示基地
13.吉安市科技馆
今天小编就带你走进江苏省的
南京地震科学馆,开启一场防震减灾科普之旅吧!
南京地震科学馆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陵东新村7号
看点:大型水平向维歇尔地震仪——至今仍能记录地震的古董地震仪
南京地震科学馆始建于1994年。该馆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青少年自护教育基地、南京市中小学校外科技教育基地。
展馆主要分为探索地震、解读地震、应对地震三大展区。“镇馆之宝”为世界上体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且仍在运行的
大型维歇尔地震仪。
这台地震仪重达30吨。1900 年,德国科学家维歇尔设计出了当时最为先进的
大型维歇尔地震仪。当时,大型维歇尔地震仪全球一共生产了3台,德国保留了1台,墨西哥购置了1台,剩下的1台就保存在南京地震科学馆。这台地震仪是在时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
竺可桢的建议下,于1930年底从德国哥廷根市订购并运抵中国南京北极阁地震台,1932年7月1日正式投入观测。投入观测仅7天,它就记录到了第一个地震。抗日战争时期,该地震仪观测中止。1947年,经过整修地震仪恢复观测并持续工作至今,是我国近代测震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证。
在它运行期间,曾记录到大量地震,最为典型的是龙陵双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省龙陵县境内先后发生了7.3级和7.4级强烈地震,当时全国大部分台站无法确定震级,只有大型维歇尔地震仪记录清晰。因此以该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作为参考确定的震级等要素为震后救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如今这台地震仪“宝刀未老”,如果你对着它的摆锤猛吹一口气,金属笔尖便能在薰烟记录纸上记录到小小的震荡波。
看完了华东防震减灾科普地图上江苏站的介绍,小伙伴们是不是好奇地图上其他的展馆还有什么精彩看点,请持续关注“
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
华东行”的系列活动,我们将一一为你揭晓。
图文:林佳思 杜励
校对: 杜励
审核:刘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