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发生8.2级大地震,地震造成约14.3万人丧生,20多万人受伤,东京、横滨几乎被夷为平地。1960年,日本政府将地震发生的9月1日定为一年一度的“防灾日”,并于次年颁布了《灾害对策基本法》,从防灾基础设施和水土保护工程建设、防灾教育和防灾训练等方面,对灾害的预防作了详细规定。正值9月1日新学期在即,今天小编就结合日本防灾日和大家聊一聊防灾减灾教育的相关话题。
日本防灾日有哪些演练项目
每年的防灾日,日本全国各地都要组织成千上万民众参加预防灾害演练。有关组织还会向民众发放防灾知识介绍材料,介绍应对突发灾难的办法,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日本防灾日的演练都设置了哪些演练项目吧!
(图片来源:日本国驻大连领事办公室)
1.防震抗震演习:模拟地震发生时的紧急疏散、避难所的使用以及在地震中的自我保护措施。
2.消防灭火演练:教授如何使用灭火器和其他消防设备,以及在火灾中的逃生技巧。
3.人员搜救:模拟建筑物倒塌后的搜救行动,包括使用搜救犬和专业搜救设备。
4.医疗救护和伤病员运输:演练如何在灾害现场提供急救,以及如何安全地将伤员转移到医疗设施。
5.紧急逃生:指导如何在灾害发生时迅速而安全地撤离危险区域。
6.基础设施修复:演练如何在灾害后迅速修复水电煤气、通信等基础设施。
7.临时住宅搭建:教授如何搭建临时避难所,以应对可能的长期居住需求。
8.防灾物资使用:教育市民如何使用和储备防灾物资,如食品、水、急救包等。
9.心肺复苏和制作简易担架:提供心肺复苏的培训和如何在没有专业担架的情况下制作简易担架的指导。
10.地震体验:通过地震模拟器亲身体验地震的晃动,以增强对地震的感知和应对能力。
日本学校建筑有哪些抗震措施
除了各种演习活动,日本也非常重视学校建筑的抗震情况。日本学校建筑中最常见的抗震措施是采用隔震技术,特别是在学校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广泛使用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和含铅芯的叠层橡胶支座。这些隔震支座安装在建筑物底部,能够有效地将建筑物与地面隔离,减少地震波对建筑物的直接影响,从而保护建筑结构并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害。
(示意图,图源来自网络)
1.高标准、高安全日本的学校建筑被归类为“特殊建筑物”,其抗震设计标准高于一般建筑物。这些标准要求学校建筑能够承受更高的地震烈度,确保即使在强烈地震中也能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学校建筑的安全系数是普通建筑的1.5倍,以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
2.学校建筑加固日本政府实施了“校舍补强计划”,对全国各中小学校进行全面的抗震检查,并对不符合最新抗震要求的学校进行加固。
3.提供紧急避难学校建筑不仅要能够保护在校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还要能够在灾害发生时作为紧急避难场所,为社区提供避难。
4.具备紧急报警功能学校建筑内部配备有适当的防灾设备和紧急报警系统,以及必要的情报通信设备,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迅速响应和协调救援行动。
5.注重细节设计考虑到避难时期的特殊需求,学校建筑在设计时会特别设置无障碍卫生间、电梯以及独立避难房间等。
立东中学空间平急转换设计(改造后)
防灾减灾有备无患安全教育多元多彩
有备才能无患,防灾胜于救灾。日本正是因为有着一套相对完备防灾措施体系,才会取得良好的防灾实效。2008年6月14日,日本本州东部发生7.2级大地震,尽管其地震强度与1995年的阪神地震相当,却仅造成数十人死亡和上百人受伤,远远低于阪神地震时六千多人死亡,4.4万人受伤的伤亡情况。
在经历唐山、汶川、玉树、芦山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后,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飞速发展,全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也逐步提升。就防灾减灾教育而言,讲座、科普展览、竞赛、研学课程等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日益多元;地球物理、结构工程、地震科学、避震常识、自救互救技能等传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日益丰富;短视频、科普剧、实验表演、科普讲解等科普表达的趣味性日益增强。
以上海地区为例,通过地球科学研学课程、中学生知识竞赛、科普讲解大赛等形式,将防震减灾知识送进校园,针对不同年龄段,将知识点融入进更符合学生兴趣的活动环节中,模型搭建、知识闯关、技能比拼、科学实验等,用这些孩子们更喜欢的活动形式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知识。
随着《言归“震”传》《“震”相大白》《甜豆地震历险记》等科普品牌作品的陆续推出,孩子们可以在动画、漫画、绘本里学习超大城市科学避险常识和自救互救技能,让他们在更生动有趣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除此之外,上海地震科普馆、上海市公共安全教育实训基地等科普场馆,用丰富的实物展品为孩子们提供探索地震奥秘的平台、用逼真的模拟自然灾害场景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灾害的威力,更用实训教学的方式详细地向孩子们传授心肺复苏、创伤包扎等自救互救的实用技能。
防灾减灾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城市。
参考文献:
1. 边文美. 日本学校防灾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DOI:10.7666/d.D835241.
2. 汤朝晖.日本中小学校防灾抗震设计启示[J].建筑学报,2009,(01):86-89.
3. 日本的防灾教育:为应对自然灾害做好准备,保护儿童的生命安全.
4. 日本“防灾日”联想.5. WA丨辛方正,马源鸿 等丨兼顾城市应急功能的校园设计——以日本为例丨论建筑2023:建筑类科学研究.
编辑:张林、田甜、吴晓雯
校对:田甜、吴晓雯
审核:刘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