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上海市地震局成立。上海的防震减灾事业在改革开放的初始之年扬帆启航,经历了创业、发展、壮大的不同历史阶段,始终与祖国的防震减灾事业紧密相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地震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海市地震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大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为上海加快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积极推进防震减灾知识“六进”活动。市和各区地震部门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上海科技活动周等时机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
创建品牌科普教育活动。1988年起举办20届“上海市中学生防震减灾校园行系列活动”,普及百万师生,成为沪上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中学生品牌科普活动。2016年首次举办“张衡杯”四直辖市中学生防灾知识挑战赛,迈开国内科普合作交流的创新一步。举办上海市大学生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征集活动、校园安全达人挑战赛、探秘地震亲子活动等,形成了以青少年为主、面向全社会的长效宣传教育机制。
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参与上海市公共安全实训基地建设,建成“地震灾害馆”,融入市教委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向全市学生普及避险技能。依托佘山台建成上海地震科普馆,将科普宣传和历史展示巧妙结合,通过高科技展示技术和模拟实景互动手段开展防震减灾教育。在崇明地震台建设职业体验基地。指导青浦、闵行、普陀、松江、宝山等区新建或改建多个防震减灾科普场馆,面向市民、学生免费开放。
强化品牌科普作品创作与推广。制作《言归“震”传》科普动画片、《“震”相大白》系列科普图、《面对地震灾害,我们在行动》大型科普宣传片、《“震”在发生》系列微电影等一批具有上海特色、时代感强、兼具科普性与趣味性的品牌科普作品,并结合重要宣传时段,在上海的地铁、公交、楼宇电视等移动媒体滚动播放推广。
积极拓展渠道,震时主动作为。开通“12322”防震减灾24小时公益服务热线,利用局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工作简报、《上海防震减灾》报、“震在发声”微信号等平台开展宣传。强化媒体合作,举办媒体开放日活动、汶川十周年媒体通气会,建立新闻发言人和专家团队,结合突发地震事件契机,委派专家走进直播间,向公众普及震时防护技能。加强舆情监控,编辑70余期《上海地震舆情反映》,处置“南汇疑似地震事件”等多起舆情事件,受到市委网信办表彰。